
蛇年,大陸的春晚活動展開序幕,鏡頭一拉近,畫面上出現多位身穿紅棉襖、手拿花手帕、腳下靈巧扭動的機器人,跳起那經典的扭秧歌舞步時,節奏分明、姿態搞笑、從頭到腳都有股說不出的彆扭,被人紛紛笑稱這是誰家的阿公穿著黑衣服就上場了?
這由宇樹科技出產的機器人,不但能模仿人類跳舞,有節奏感以外,連轉手絹的手法都是動補出來的專業。別以為這只是一段博君一笑的節目,這背後可是扎扎實實的科技實力在撐場面。畢竟,要讓一台機器人在燈光下跳舞、轉圈、還不摔倒,這需要很精密的一場科技計算來打底。動作太快不協調、動作太慢又顯得呆板,又要所有機器人動作保持一制性,這得多少技術人員熬夜才寫出來的程式?
當然,這些機器人不是為了逗你笑而存在的。如果跳秧歌的機器人大爺能精準控制肢體、協調運動,那把它們用在災區搜救、軍事巡邏、甚至老人照護,是不是也就指日可待了?試想一下,如果未來地震發生,比人類更能搬起重物、也不用害怕受傷、能精密掃描哪塊磚瓦下面有生命氣息,這往往會加快整個救災流程,最大的減少生命損失。
再來看看那隻在杭州亞運亮相過的四足機器狗。那時候牠的任務是乖乖地把比賽用球搬來搬去。幾個月過後,這狗狗進化成為全地形高手,上山不喘氣、下坡不打滑,還能靈敏避開山溝與亂石,一步步踏得比人還穩。這不是你家的掃地機器人,這是能上山下海、風雨無阻的「戶外猛獸」,真正的山林鐵腳獸。這麼一台機器,如果投入山區救援,搜救隊光是不用自己搬裝備這點,就能將機動發揮到最大程度。
無人機的演化速度,已經不是加速,而是直接開上光速快車。別人的無人機還在學會怎麼穩穩拍照,這邊的無人機早就已經會在夜空中排隊變字、閃燈變圖,過年過節變成空中秀的主角。你以為煙火夠炫?請試試一萬架無人機在空中組成一條會動的金龍,還能跟著音樂節拍抖肩。更浮誇的是,它們還能投影影像,播出初音未來的MV,在夜空裡開了一場虛擬演唱會。
無人機不只會表演,它們的正職也是多才多藝。在農村,它們幫農民撒農藥、播種、巡田,一天能幹好幾十公頃,還不會喊累,也不用吃便當。在山林,它們能偵測野火、幫忙找迷路的登山客;在城市,它們成為空中交通警察、運輸快遞、甚至參與地圖建模。如果你還以為無人機只是空拍玩具,那你可能落後不只一個版本,而是一整個時代。
而警用機器人也已經默默開始「入編」。南京南站率先導入了名叫「小愛」的警務機器人,不但會自動巡邏、幫旅客解答問題,還具備報警與分流功能。你在車站找不到廁所,它會告訴你「請往前走三十公尺右轉」,比人類服務台還準;你遇到小偷,按下它胸口的按鈕,它立刻啟動「機器警察模式」,通知警方、錄影存證、還能持續追蹤。最狂的是,它還會自己回去充電,完全是個不需要打卡、不會偷懶的模範公僕。
而深圳也不甘示弱,推出了一台名叫AM01的人形機器人警察,身高1.38米,看起來有點像縮小版的鋼鐵人,但別小看它。它身上裝有紅外線熱感儀、雷達、網槍、高清攝影機,走在街上不但能辨識人臉,還能感測環境異常,與警方並肩巡邏。這畫面不就是電影《機器戰警》裡的情節嗎?現在竟然在街頭真實上演。別說小孩看到會搶著合照,就連大人也會忍不住想靠近摸一下,看看是不是會發熱。
這些機器人不再是冷冰冰的金屬塊,它們會動、會看、會反應,從春晚上那位跳舞的AI大爺開始,到四足狗狗、到天上飛的編隊無人機、再到街上巡邏的機器警察,這些科技結晶正在慢慢滲透我們的生活,從表演到安全,從娛樂到農業,樣樣參一腳。最重要的是,這些技術不再只是紙上談兵,而是真的落地運行、實際上工。
2025年的今天,我們早就不需要問「未來會長什麼樣子?」
因為它已經在我們身邊出現了。你可能還沒注意到,其實你生活中可能已經有好幾個服務,是由AI系統或機器人默默支援的。而這些看似遙遠的技術,其實離我們的距離,就跟你家巷口那台飲料販賣機一樣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