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Tag: 美國

Browse our exclusive articles!

重塑世界格局,中國本事在哪裡?

百餘年來,美國是唯一取得、運用世界最頂尖人才,藉由給人才提供機遇而締造自身成功的國家。 中國、印度的人口再多,也只能從十三、四億人中,挖掘、選拔、培育可用人才,但卻也出現越頂尖越外流,尤其到美國一展長才的現象。除實現個人的成就,最終繁榮了美國,光耀了美國。

AI 浪潮,考驗藍白領生存

人工智慧的浪潮正快速湧來,帶來效率與便利的同時,對美國勞工的衝擊,可能像二十年前的「全球化美國產業人員外移」般影響巨大。尤其美國資本家,因應中國製造業崛起,大量美國工廠轉移到中國生產,勞工失去工作,也難找到同等收入的新崗位,底層勞東者、中產白領失去工作,形成愈來愈大的貧富差距。如今如果 AI 紅利再度集中在資本端,而被淘汰的群體得不到支援,貧富差距與政治對立將進一步惡化,甚至動搖美國民主基石。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算,先進經濟體中,有六成職位將受 AI 影響,其中一半可能被替代或降薪。與以往的技術革新不同,這次受威脅的不再只是藍領,而是大批白領職位。例如:預算分析、技術寫作、初階金融或法律工作。 美國民調機構及智庫「皮尤研究中心」指出,受過大學教育的工作者,被裁員的機率,是高中畢業者的兩倍以上。位於美國舊金山的人工智慧公司Anthropic的執行長警告,未來數年內,半數初階白領工作可能被 AI 淘汰,失業率或將飆升至兩成。 然而,專家與大眾對此感受卻天差地別。大部分專家相信 AI 能帶來個人好處,但有四成以上的美國民眾認為...

全球科研賽場,美國輸贏的關鍵

專欄作家,《黑暗文藝復興》一書的作者史蒂芬‧格林巴拉特,9月11日投書紐約時報,以「我們正在目睹一個科學超級大國的自我毀滅」為題,公開向美國喊話,警示川普正在毀滅美國的科學大國地位,而中國必會起而代之。

關稅風波,印巴怎麼應對?台灣又面臨什麼?

2025 年 8 月,川普政府宣佈,對印度和巴西這兩個全球南方的主要經濟體,加征 50% 關稅。白宮一方面想迫使印度斷絕與俄羅斯的聯繫;另一方面,則是川普公然要求巴西法院撤銷對前總統博索納羅的指控。把關稅政策當成政治脅迫的工具,其目的是通過製造經濟壓力,來干預他國內政與外交政策。

美國 ㄅㄧㄤˋㄅㄧㄤˋ 停得了嗎?(下集)

美國《憲法》明文規定,保障公民享有正當防衛的權利。早在1791年,美國開國初期,源於英軍持槍「欺門踏戶」,為了限制強勢的專制政府,防止政府權力膨脹侵犯公民權力,而賦予公民反抗的武器。美國《憲法》第2修正案,明定「紀律良好的民兵隊伍,對於一個自由國家的安全實屬必要; 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得予以侵犯」,當時還有「槍權天授」的說法。 《憲法》第2修正案,成為美國擁槍派最堅實的立論根基。 2010年,「麥克唐納訴芝加哥市案」中,一名76歲的退休工程師麥克唐納,住在犯罪率極高的社區,他合法擁有霰彈槍,因過於笨重不好使用,所以他想再買一把手槍,用於個人防衛,但芝加哥政府拒絕手槍登記,使他無法合法擁有手槍。麥克唐納為此起訴芝加哥市政府違憲。最高法院以5票比4票推翻了巡迴法院的判決,宣布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保障「人民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適用於州、地方政府及聯邦政府」。也就是說,即使各級政府立法或判決,也不能剝奪人民擁有槍枝的權力。但美國已經建國兩百年了,法律、地方治安、國防、社會制度均已完備,人民早就無需自備槍枝保衛家園,抵抗外力入侵。但美國社會因為自身制度的問題,早已深陷入貧窮、槍枝、毒品三大難題,再加上族裔矛盾,導致槍枝暴力-治安敗壞-個人擁槍自衛的死循環。 美國槍械氾濫,不僅僅是社會治理問題,或許也是追求極端個人自由的遺留問題。美國知名教育學家亨利吉魯在他的文章《大規模槍擊與美國暴力文化》中分析,美國槍支問題,關聯著一定程度的政治腐敗,是超級富豪和軍工財團掌控權力、與美國社會個人主義價值觀泛濫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鼓吹擁槍權的團體和軍工企業,以鉅額資金組成遊說團,向國會議員遊說放鬆槍枝管制。同時,它們也是候選人的金主。利用大財團控制的美國媒體,不斷向公眾灌輸「個人自由等於不受約束的擁槍自由」的觀念。2015年,川普競選活動起跑後,以挑動社會矛盾作為吸票大法,在他競選期間,發生查爾斯頓教堂槍擊案,白人盧福在黑人聚集的教堂開槍掃射,造成九名黑人死亡,他的社群主頁展示邦聯戰旗,被認爲是「白人至上主義」。2018年,佛羅里達校園槍擊案後,川普推特上表示,「沒有槍的學校」是罪犯的「磁鐵」。他並提議讓至少20%的教職員帶槍到學校上課。自拜登上台之後,「限槍派」稍占上風,有兩件關於槍枝管制的決策:第一件是2022年6月,拜登宣布槍枝管制新規的最終版本,針對沒有序號或私人組裝的「幽靈槍」(ghost gun)嚴加管制。如果有業者「販售沒有序號的槍枝」,以及「槍枝售出前,未盡到背景審查的責任」,將被視為非法行為。民主黨人自豪地表示,新法規將拯救許多無辜的生命。第二件是美國最高法院關於持槍的新判決。紐約州一項有110年歷史的「隱蔽攜槍」規定,大法官們認為,不能單憑空泛的一句自衛而獲得隱蔽持槍的權利。人們必須證明自己有特殊的自衛需要,例如:在治安特別差的地區工作等等。不過,這些限槍的舉措,規定再多、再嚴,也未能讓槍枝暴力降低。統計美國前後兩任政府期間,超過四人死亡的重大槍擊案:川普任內有7案,累計死亡人數200人,受傷人數620人以上;拜登任內至今有9案,累計死亡人數114人,受傷人數154人以上。上面提到的兩件限槍的決策,雖不能徹底解決問題,但總算是朝進步方向前進。不過,隨著2024美國大選年的到來,前美國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在今年的美國全國步槍協會(簡稱NRA)的「總統論壇」開幕式上發出豪語:如果11月他再度當選美國總統,「永遠不會有人能動你們的槍枝」。NRA及其成員,多是共和黨金主。在過去20年間,他們提供的政治獻金高達2.03億美元(約59億新台幣)。他們大多反對槍枝控管,也反對針對購槍者進行身家調查。在多起校園槍擊案之後,NRA僅表示同意「購槍背景審查」,應該禁止精神疾病患者與罪犯取得槍枝。不過,〈跨黨派購槍背景審查法案〉雖在2019、2021年兩度通過眾議院表決,之後就一直卡在聯邦參議院裡。2022年, 規模盛大的NRA年度大會及槍械產品展覽會,不但在德州如期舉行,且地點就在美國史上第三慘重的校園槍擊事件,德州尤瓦爾迪小學槍擊案的附近。民主國家的總統,通常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三軍統帥,肩負保衛國家、保護人民的責任與義務。一個要選美國總統的人,無法解決國內槍枝氾濫造成的百姓身家性命損傷,也提不出多少改善槍枝氾濫的實際政見。選舉金主的利益,在人權、法律、傳統文化的大旗保障下,與政客公然相互利用,選上是唯一的王道。人民福祉?人民的身家性命安全?選上再說吧!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屆復一屆,誰也沒有辦法用民主的手段,解決這項令人民恐懼的槍枝氾濫問題。這樣的民主能不改革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0v3R4UBzGs

美國 ㄅㄧㄤˋㄅㄧㄤˋ 何時修?(上集)

全美運動盛事NFL超級盃落幕,美國密蘇里州的堪薩斯城酋長隊蟬聯冠軍寶座。2月14日,堪薩斯城舉行了慶祝遊行,酋長隊的球員也現身與球迷歡樂互動。據堪薩斯城市長盧卡斯說,在遊行之前,市府已在附近大樓部署了約800多名警力戒備。但沒想到,慶典中竟然發生大規模槍擊,最終造成1人死亡、21人受傷的悲劇。根據美國CBS新聞網的報導,1968 年至 2011 年間,美國約有 140 萬人死於槍支。包括自殺、他殺和事故。在美國,槍械暴力每年導致數萬人死亡。美國的槍支銷售量,在2020年達到創紀錄的2300萬支,比2019年增長65%。2021年起,美國民間槍枝銷售總量略有下降,2021年全年約2000萬支,2022年約為1760萬支。美國民間槍械總數約3億9,300萬把,是全球第一。若換算成民眾擁槍比例,平均每100個美國人可配得120.5把槍,這個比例也是世界第一。第二是10年內戰的葉門,每一百人有52.8把槍;排名第五的鄰國加拿大,每百人則只有34.7把槍。對比其他國家,從1998年到2020年,全球發生4人以上死亡的大規模槍擊事件裡,美國105件,佔據斷層式第一,第二名的法國只有10件、第三名的德國6件。美國槍枝氾濫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槍枝取得容易。有多容易?住家附近的超市就有賣!在沃爾瑪超市,買食物及日用品的同時,還可以順便買把槍。槍枝種類族繁不及備載,從袖珍小手槍、9釐米手槍、長短獵槍、AK-47、狙擊槍到散彈槍等,連同各式子彈及周邊配備,簡直是應有盡有。美國憲法允許民眾持有槍枝的規定,各州不同:大多數的州都要求購槍者必須持槍許可證,而某些州的規定嚴格,如:加州要求年滿21歲,且擁有持槍證之外,還要對購槍者進行身分背景審查,有暴力前科者不得購買槍枝。有些州讓警察可以暫時沒收危險人物槍枝,稱為「紅旗法」,如:密西根州。但以上規定是規定,與落實規定有很大的差距。有些州,尤其是共和黨執政的州,購槍規定則相對寬鬆,如:愛達荷州甚至允許有暴力前科的人也可以合法買槍。2020 年,槍擊案是19 歲以下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與其他20個高收入國家相比,美國的槍支死亡率高出 25 倍。2019年,美國與槍支有關的死亡總數為33599人。2022年,死亡人數上升到44290人,增幅31%。光是2023年上半年,就發生超過40起重大槍擊案。這些死亡人數中,除了持槍自殺外,最多的是兇殺案。尤其是校園槍擊案,被《華盛頓郵報》描述為「美國特有的危機」。當其他國家的中學生忙於學習或早戀,或演練應對突發天災,如地震逃生等項目時,美國的中學生,演習的卻是當發生校園槍擊事件時,該如何應變逃生。1999年4月20日,美國科羅拉多州發生了震驚全球的「科倫拜校園槍擊案」。科倫拜高中的兩名學生,讓友人替他們在大賣場買到散彈槍、手槍與大量子彈。這兩名學生還自製炸彈,企圖在學校引爆。他們神色如常地進入校園,在學生餐廳及圖館館,隨機槍殺了12名學生和3名教職員,並造成27人輕重傷。兩名槍手在警方圍堵的過程中,開槍自盡。在事件之後,大量的爭論圍繞在槍手行兇的動機,以及該如何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根據《今日美國》2019 年的報導,「現在大約有 95% 的公立學校,讓師生們練習默默地蜷縮在一起,躲避想像中的槍手」。槍枝氾濫的主要原因,除了槍械取得容易之外,還有就是槍枝管制的問題,一直是美國政治爭的爭議焦點。一般來說,美國的共和黨多為「擁槍派」,民主黨多是「限槍派」,就是缺少「禁槍派」。在美國的中西部,很多美國公民贊同「擁有槍支的權利,是美國傳統的一部分」。但演變至今已經成為槍枝泛濫的現況,這樣美國面臨著什麼挑戰?我們將在下篇繼續探討。 https://youtu.be/BGLtmVLyNr8

德州戰聯邦,誰贏?

近日美國德州與聯邦政府的衝突越演越烈,為防止大量的非法移民從美墨邊界湧入,德州州長阿博特下達了「孤星行動」的命令,要求德州國民兵到邊界阻止偷渡客,而與原先執行邊界安全任務的聯邦人員產生衝突,最後演變成美軍與德州國民兵的對峙。 州政府與聯邦政府的衝突,讓外界一度揶揄美國是否瀕臨內戰邊緣了? 但德州相比美國其他州,可說是底氣十足,因為當初它們加入美國,可與其他州不同,它們是以一個獨立國家的模式—德克薩斯共和國,加入美國聯邦的。 德州原是西班牙屬地中的西屬德克薩斯,1821年,墨西哥獨立後成為墨屬德克薩斯。隨著棉花價格的暴漲和密西西比種植園的成功,許多美國人變希望將此模式複製到墨屬德克薩斯。由於棉花田需要大量的奴隸,而墨西哥早在1829年就廢除了奴隸制度,因此禁止這些棉花田農場主使用奴隸,這激起了美國奴隸主不滿。1836年3月2日,正式宣布獨立,建立了德克薩斯共和國。4月21日在聖哈金托(現在的休士頓)附近,墨西哥的統治者安東尼奧·洛佩斯·德·桑塔·安納將軍,率領的墨西哥軍隊被山姆·休士頓將軍所擊敗,安東尼奧·洛佩斯·德·桑塔·安納將軍本人也被俘,確定了德克薩斯從墨西哥獨立出來。 雖然安東尼奧·洛佩斯·德·桑塔·安納將軍承認了德克薩斯獨立,但墨西哥政府拒絕承認,並宣佈要將德克薩斯重新併入其領土。1842年更兩度入侵德克薩斯共和國,並佔領了聖安東尼歐。由於德克薩斯共和國要單獨面對墨西哥的軍事威脅力有未逮,因此總統山姆·休士頓,主張德克薩斯與美國合併。但由於他支持德克薩斯實行奴隸制,美國國會反奴隸的議員們,一度拒絕接受德克薩斯加入美國。1845年,德克薩斯加入美國,成為第28個州,美國承認格蘭德河為其邊界。為此美國和墨西哥因德克薩斯地位問題爆發了美墨戰爭。最終美國獲勝,墨西哥承認了美國對德克薩斯的主權。 上述這段過程成為今天德州與聯邦政府對峙的法理依據,因為德州當初加入美國,是為了對抗墨西哥對德州的邊界入侵。而美國憲法第4條第4款,規定美國聯邦有責任保衛各州免受入侵,這才驅使德州加入美國,以抵抗墨西哥的威脅。如今墨西哥政府的軍事威脅沒了,可非法移民的大舉入侵,成了新的入侵威脅,而聯邦政府卻不加以制止。德州州政府才援引憲法第1條第10款第3項的各州擁有保護邊境的主權利益,自己出手捍衛邊界的安全。 德州認為他的抗拒有理,堅持與聯邦政府抗拒到底,這項主張更獲得了其他25州的支持。如今邊界問題成了拜登政府的燙手山芋,處理不好是否真會引發「美國內戰」不得而知,吃瓜群眾們反正看戲不閒事大,紛紛翹首以盼,深怕錯過精彩好戲。 號稱移民國家的美國,面對源源不絕的美墨邊境移民,為何釀成聯邦與德州的衝突?非法移民只因非法兩字就成問題嗎?所有以發展國家都面臨短缺基層勞力,唯美國不缺,且解決了了美國以龐大服務業為主的工作,羨煞多少國家!但是一刀兩刃,基層勞力解決了,社會問題、種族衝突、價值對立、政治分裂也加速起來。 德州、佛羅里達州等深受困擾的州,和享受廉價基層勞力的州,利益與衝突分至而來。於是以川普為主,築高牆、拒移民,確保白人優勢的共和黨,和標榜人權價值、身份認同以取得移民、基層、都會人口,支持墮胎合法的民主黨拜登,藉機又要大殺一陣。 看一看,民主產生的弊端,是否可以更民主的方式來解決呢?就看德州與聯邦如何收場。共和黨、川普;民主黨、拜登,如何殺伐分裂、對立,且看下回分解。 https://youtu.be/QRqhOrw36g4

贏最重要,停擺關他屁事?

2021年,拜登剛上任時,雄心勃勃地提出高達1兆美元預算的「美國就業計畫」,後來加上「新基建計畫」,總預算高達2兆美元。 其中的重點是要升級美國的交通、水電、網路等項目,強化美國的基礎建設,同時創造就業機會。 然而四年過去了,「新基建計畫」中的新能源相關項目,預算縮水最嚴重。種種原因讓預算或被擱置、凍結、刪除。從之前的1740億美元大幅縮減,目前僅執行了不到100億美元。其餘的基建項目,即使是總統也推不動,因為兩黨黨爭,互相掣肘,而進入冗長的審核機制,80%仍然躺在國會裡,無法執行。而前任總統川普,有來自紅州的共和黨選民的高支持率,讓他擁更大的政治能量及影響力,以一己之力裹脅整個共和黨,下指導棋,指哪打哪,號令一出,莫敢不從。甚至讓政府停擺也無所謂。 去年5月,共和黨籍的聯邦眾院議長麥卡錫(Kevin Owen McCarthy)與拜登達成協議,成功提高美國的債務上限,避免美國政府債信違約。但許多共和黨議員非常不贊同拜登政府所提高達數兆美元,含括12項獨立法案的經濟刺激方案。麥卡錫為了保住議長的職位,並沒有很積極地阻止同黨的議員杯葛預算案的審查。 去年9月底,美國聯邦政府又要關門了。政府運作資金即將用完,如果不調高舉債上限,讓聯邦政府可以借更多錢來維持運作,美國政府又要停擺了。影響的將是400萬聯邦人員及聯邦軍隊的薪資,政府機關的必要支出,像是水電暖氣費等。此外,停擺的業務中,除了護照申辦之外,其他都跟民生經濟息息相關,包括:營養補助、中小企業貸款、食品安全檢查、廢棄物清運處理等等。麥卡錫再次與拜登及民主黨放下歧見,就調高債務上限的法案達成協議,緊急通過一份效期只有45天的撥款法案。美國政府暫時得救了,麥卡錫卻失業了! 川普指責麥卡錫是共和黨的叛徒,並發動了一場共和黨內部的政變,讓麥卡錫成為史上第一個被罷黜的眾議院議長。然後,歷經三周的混亂之後,原本籍籍無名的麥克‧強生成為新任眾議院議長。麥克‧強生(Mike Johnson)是試圖推翻2020年大選的主要策畫者之一,也是反墮胎、反同性戀、反同性婚的浸信會教徒、南方人、消防員之子,非常符合共和黨所謂的傳統美國人的形象。他曾自稱是川普「忠實的擁護者」,尤其深受共和黨極右翼的支持。聲稱要維護美國傳統價值的共和黨,徹底被川普裹脅了。這顯示出一個弔詭的事實,民主機制未必能解決民主產生的問題,更多的時候,民主機制成為黨爭的工具。為了奪黨派及個人政治利益,寧可讓政府停擺也無所謂。今年11月,美國人民可能只能從兩位八旬老人中,選出其中一位,成為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執掌當今世上資源最豐富、武力最強大的國家。但是,依民主體制選出了最有權力的人,卻不保證能否維護人民的利益。老百姓怎麼辦,不重要,兩黨利益、政客盤算,才是重點。民主投票只是政客取得權力的程序,有權了,才決定人民的福利?民主體制難道不需要改革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3pp1b5Bk2s

當老大,只要不是「他」就好

民主,就是人民當家作主,選出賢能之士,當我們使役的「公僕」,為人民服務。 帝制時代,由皇后的肚子決定為人民服務的皇帝,最後,是人民不堪為他服務,人民起義,革命推翻,改朝換代。 一黨專政的時代,由黨組織選出人才,為人民服務。除少數例外,大多數發展到最後,也是人民不堪為他服務,起義革命,終結政權。 因此主張民主體制優越性者,總會如此說:「民主政體不一定是最優秀的體制,但是至今為止最好的體制。」蘇聯解體後,福山的「歷史終結論」告訴我們:「除了民主體制,人類別無選擇。」因為民主再不好,畢竟人民選的,自承選擇的後果。人民自會以手中的選票,再匡正曾經的錯誤。 因此,又有了另一句金句:「民主產生的問題,可以用更多的民主解決」。 以上這些幾乎是板上釘釘的民主鐵論,被2016、2020和即將上演的2024美國總統大選推翻了。(其實不只是美國,只是大家比較知道美國信息) 2016年,共和黨川普的謀士班農,明白地告訴川普,別管你投再多資源也不會贏的民主黨鐵票區(藍州),也別用太多心思在鐵定支持你的共和黨鐵票區(紅州),算一算,只要贏得紅、藍都難掌握的搖擺州,你就贏了。因此,讓藍州更藍、紅州更紅,分裂對立,就成為必須操作的方式。 因為2016年的美國,網路社群平台在演算法的推波助瀾下,每個人每天接觸到的資訊,是愈來愈投其所好的同質性資訊,建構出「深信自身的認知」才是唯一真理的同溫層,加速美國社會的分裂與對立。 此刻又出現了「劍橋分析」,運用各方管道蒐集的資訊累積而成的大數據,以極細緻的分析,幾乎可精準地掌握絕大多數人的政治、政黨及政策的支持或喜好態度。 川普的謀士就在搖擺州中,再細分搖擺區的選民對政策、人選的好惡資訊。川普陣營運用這項技術,針對希拉蕊支持者,有計畫地將希拉蕊與支持者間不同的主張,或支持者反對、不贊同的主張,呈現在他們的眼前。一次、兩次、三次,幾次後,有效地動搖希拉蕊的支持度。但川普只是操作讓希拉蕊的支持者失望,不出來投票,而不是反向支持川普。讓民主黨陣營失去警覺心下,川普贏了搖擺州,也以選舉人票優勢,登上總統寶座。 劍橋分析,公司雖因違法被解散,但這項技術很快被大家學習。於是2020年的美國大選中,拜登與川普都用了這項技術,而且操作手法更極端。 拜登的訴求:「為了美國正常發展,不走向法西斯破壞民主,絕對不能讓川普當選。」川普的訴求:「為了美國再次偉大,絕不能讓拜登當選,他會把美國賣給中國。」 兩人主訴求不是「我有多好」,而是「他有多可怕、多恐怖」「千萬不要讓他當選」「只要他不當選,美國才會正常」。 我們人民用手中的選票,不是要選一位我們認為優秀的人當總統,而是用手中的選票,不要讓「某人當選」。這已經不是從兩顆爛蘋果中,選一顆比較不爛的,而是候選人互相證明兩顆都是毒蘋果,無論選民怎麼選,美國的命運「不是法西斯民主破壞者當政,就是出賣美國者當政」。 當民主選舉所謂的選賢與能成為高不可攀之外,竟然已經淪落到「只要不是他當選就好」! 民主體制此刻必須面對,檢討可能比宣傳它的優越性更重要吧!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一般來說,美國南方是共和黨的票倉,北方則是民主黨占主場優勢。不過,從2016年川普競選開始,共和黨快速轉變成一個紮根於農業州、反對全球化的白人勞工階級政黨。而傾向民主黨的州,平均教育程度較高,經濟條件比那些棉花州好,這些地方的人在網路時代也過得越來越好。 嚴格來說,川普並不是這種變動的起因,他只是在2016年大選獲勝後和總統任內的作為,加速了這種趨勢。據美媒報導,柯林頓時期的白宮顧問道格拉斯·索斯尼克認為,「這種變動,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21世紀網路經濟中的贏家和輸家劃分形成的。」從2020的美國大選結果來看,川普獲勝的州貫穿美國南北,是紅色美國。而拜登獲勝的州,則集中在容易向外發展的美國東西兩岸,並且拿下搖擺州,是藍色美國。 這「兩種美國」的領導人以各自的方式行使權力。拜登是現任總統,擁有現任優勢及巨大的行政資源,掌控全球最強的軍力。但無論是內政還是外交,表現乏善可陳。川普從未承認自己在2020年大選中失敗。甚至在民意調查顯示,川普的大多數支持者,認同他才是合法總統,而不是拜登。同時,川普以個人意志裹脅了整個共和黨,如果沒有川普的默許,日後華盛頓將很難達成任何協議。 今年1月初,在爭取連任的大選年開始之際,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在蓋洛普民意調查中的支持率,只有39%,這是從艾森豪總統以來,歷屆美國總統在相同時刻的最低支持率。最近70年來,歷屆美國總統的平均支持率是52%。 蓋洛普發布的民調中,還調查了受訪者對總統候選人的喜好程度,在這個問題的回答中,選民對拜登和川普的喜好程度不相上下。41%的受訪者表示對拜登有好感,42%的受訪者表示對川普有好感。但不同黨派選民的看法分歧很大:82%的民主黨選民對拜登有好感,但只有4%的共和黨選民對拜登有好感。同樣的,79%的共和黨選民對川普有好感,只有6%的民主黨選民對川普有好感。 紅色美國與藍色美國的裂痕愈來愈大,兩邊的選民互相憎惡彼此,整個國家不但離「再次偉大」愈來愈遠;且因為疫情、俄烏戰爭、巴以衝突等重大事件,在全球範圍內,美國的國際威信快速流失中。但世界穩定與和平,顯然不是要參選美國總統的人最關心的事情。 今年年初,拜登宣布競選連任,在受訪時表示,「如果川普不參加選舉,我不確定現在是否會參加選舉,我們就是不能讓他贏。」2016年將川普送上總寶座的6個搖擺州,2020年全部被拜登拿走了。當時華盛頓郵報的民調顯示,拜登支持者中有67%認為,讓川普下台是重要的事,其中48%認為非常重要。只有24%的支持者是真心期待拜登入主白宮。 如果說2020年的美國大選,是「挺川普」與「反川普」的對決;現在就是「不能讓他贏」的邏輯,將主導2024年的美國大選。無論美國人民願不願意,擺在眼前的事實就是,依循民主憲政運作機制,美國未來的國家領導人,除了「不能讓拜登或川普贏」之外,其實已經沒有其他的選擇了。 民主政治發展至此,不改革行嗎?但是如何改革,誰知道?!反正當選、掌權、玩權、弄權才是王道。民主的真諦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koCNafx_pA

Popular

AI 浪潮,考驗藍白領生存

人工智慧的浪潮正快速湧來,帶來效率與便利的同時,對美國勞工的衝擊,可能像二十年前的「全球化美國產業人員外移」般影響巨大。尤其美國資本家,因應中國製造業崛起,大量美國工廠轉移到中國生產,勞工失去工作,也難找到同等收入的新崗位,底層勞東者、中產白領失去工作,形成愈來愈大的貧富差距。如今如果 AI 紅利再度集中在資本端,而被淘汰的群體得不到支援,貧富差距與政治對立將進一步惡化,甚至動搖美國民主基石。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算,先進經濟體中,有六成職位將受 AI 影響,其中一半可能被替代或降薪。與以往的技術革新不同,這次受威脅的不再只是藍領,而是大批白領職位。例如:預算分析、技術寫作、初階金融或法律工作。 美國民調機構及智庫「皮尤研究中心」指出,受過大學教育的工作者,被裁員的機率,是高中畢業者的兩倍以上。位於美國舊金山的人工智慧公司Anthropic的執行長警告,未來數年內,半數初階白領工作可能被 AI 淘汰,失業率或將飆升至兩成。 然而,專家與大眾對此感受卻天差地別。大部分專家相信 AI 能帶來個人好處,但有四成以上的美國民眾認為...

全球科研賽場,美國輸贏的關鍵

專欄作家,《黑暗文藝復興》一書的作者史蒂芬‧格林巴拉特,9月11日投書紐約時報,以「我們正在目睹一個科學超級大國的自我毀滅」為題,公開向美國喊話,警示川普正在毀滅美國的科學大國地位,而中國必會起而代之。

關稅風波,印巴怎麼應對?台灣又面臨什麼?

2025 年 8 月,川普政府宣佈,對印度和巴西這兩個全球南方的主要經濟體,加征 50% 關稅。白宮一方面想迫使印度斷絕與俄羅斯的聯繫;另一方面,則是川普公然要求巴西法院撤銷對前總統博索納羅的指控。把關稅政策當成政治脅迫的工具,其目的是通過製造經濟壓力,來干預他國內政與外交政策。

昔陸自毀文化,今台自毀根脈

當年大陸發動以紅衛兵為主力的破四舊運動,掀起文化大革命,對中華文化與文明發展造成極大衝擊。後期的批孔揚秦,更將「打倒孔家店」作為行動口號,試圖將民族發展的困境歸因於傳統文化,尋找象徵性的代罪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