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東北虎

    重塑世界格局,中國本事在哪裡?

    百餘年來,美國是唯一取得、運用世界最頂尖人才,藉由給人才提供機遇而締造自身成功的國家。 中國、印度的人口再多,也只能從十三、四億人中,挖掘、選拔、培育可用人才,但卻也出現越頂尖越外流,尤其到美國一展長才的現象。除實現個人的成就,最終繁榮了美國,光耀了美國。

    AI 浪潮,考驗藍白領生存

    人工智慧的浪潮正快速湧來,帶來效率與便利的同時,對美國勞工的衝擊,可能像二十年前的「全球化美國產業人員外移」般影響巨大。尤其美國資本家,因應中國製造業崛起,大量美國工廠轉移到中國生產,勞工失去工作,也難找到同等收入的新崗位,底層勞東者、中產白領失去工作,形成愈來愈大的貧富差距。如今如果 AI...

    全球科研賽場,美國輸贏的關鍵

    專欄作家,《黑暗文藝復興》一書的作者史蒂芬‧格林巴拉特,9月11日投書紐約時報,以「我們正在目睹一個科學超級大國的自我毀滅」為題,公開向美國喊話,警示川普正在毀滅美國的科學大國地位,而中國必會起而代之。

    昔陸自毀文化,今台自毀根脈

    當年大陸發動以紅衛兵為主力的破四舊運動,掀起文化大革命,對中華文化與文明發展造成極大衝擊。後期的批孔揚秦,更將「打倒孔家店」作為行動口號,試圖將民族發展的困境歸因於傳統文化,尋找象徵性的代罪羔羊。

    東風壓倒西風的時代來臨

    在全球政治經濟版圖的深刻變革中,一個東風壓倒西風的新時代,似乎正在徐徐展開。長期以來,美國作為全球超級大國,西在軍事經濟和科技等領域的優勢無人能及。然而,自2015年以來,中國作為一個迅速崛起的大國,對美國的霸主地位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當年美國在北約對抗華沙在東亞以第一島鏈封鎖紅色中國市相比,如今的美國在面對中國時已顯得力不從心。

    是中非的大事,也是世界的大事

    中非合作論壇於2024年9月6日在北京盛大閉幕,這是中非乃至全球的一大盛事論壇每3年舉辦一次。此次共有非洲53國(除與臺灣有邦交的史瓦蒂尼外)參加。其中51國由總統或總理親自出席,加上非洲聯盟主席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總計55個國家極組織參與。

    歐美《經濟學人》:東方科技崛起(下)

    接續上一期探討英國《經濟學人》以「中國科技的崛起」為題的文章,本期來探討一下,中國在科研設備方面的挹注,至今已產生怎樣的成效?在前沿科技方面,中國迎頭趕上了嗎?當中國科學菁英,不再對西方趨之若鶩,西方該怎樣回應這種轉變?

    歐美《經濟學人》:東方科技崛起(上)

    2024年6月,英國《經濟學人》以「中國科技的崛起」為封面主題,要求西方面對這一現實。回溯至五年前,即2019年,同樣是《經濟學人》,當時的主題却是「中國科技能否崛起?」。短短五年間,西方精英閱讀的《經濟學人》對中國科技的崛起態度已從質疑轉為肯定。 那麼,中國的科技究竟取得了哪些讓西方不得不正視的成果呢?

    【治沙系列五】黃土高原的綠色奇蹟

    面朝黃土背朝天,是形容陝北黃土高原人民為生存,必須與天爭與地鬥的生存困境。生活在窯洞,又必須在缺水含沙的黃土地農耕謀生,苦啊!要活下去就是難啊!黃土高原若不變,土地更貧瘠,民生更辛苦。治沙改變黃土高原,為陝北人生存的重要課題。

    菁英領導V.S.金權政治,這才是中美兩國最大的差異?!

    曾任新加坡駐聯合國代表、聯合國安理會主席的新加坡學者馬凱碩,同時也是國際關係及中國問題專家。他應香港邀請,以《中國能否在競爭中超過美國?─探討這兩個大國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面的相對實力》為題,發表專題演講。馬凱碩從中美兩國政治體制的根本差異切入,本文為其演講的部分視頻內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