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欄作家,《黑暗文藝復興》一書的作者史蒂芬‧格林巴拉特,9月11日投書紐約時報,以「我們正在目睹一個科學超級大國的自我毀滅」為題,公開向美國喊話,警示川普正在毀滅美國的科學大國地位,而中國必會起而代之。
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學童,被反覆灌輸「臥倒並掩護」(duck and cover)的指令。當時電視上會出現一隻名叫伯特的聰明烏龜,一有危險跡象,它就縮進殼裡。上課時,老師一聲令下,學生就會學伯特烏龜,用手護住頸部,鑽到課桌下,以保護學童免受隨時可能到來的核襲擊。儘管可能徒勞無功,最後還是乖乖照做。面對威脅的焦慮,還能怎麼辦?
1957年10月,蘇聯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一號」,引發了美國異常的焦慮,後來被稱之為「斯普特尼克效應」。1958年,艾森豪威爾總統簽署了《國防教育法》。積極介入聯邦政府干預教育領域,以全國之力,全面投入科學研究,真的讓美國成為領導全球的科技領袖,獨領風騷數十年。
但是,根據2024年度的「自然指數」,統計全球前10名科研機構,通過頂尖科學期刊的論文貢獻量,排名如下:
名次 | 國家 | 機構 | 貢獻度 | 數量 |
1 | 中國 | 中國科學院 | 未明確 | 未明確 |
2 | 美國 | 哈佛大學 | 未明確 | 未明確 |
3 | 中國 | 科學技術大學 | 850 | 2609 |
4 | 中國 | 浙江大學 | 819 | 2118 |
5 | 中國 | 北京大學 | 812 | 3080 |
6 | 中國 | 科學院大學 | 793 | 3925 |
7 | 中國 | 清華大學 | 769 | 2526 |
8 | 中國 | 南京大學 | 755 | 1864 |
9 | 德國 | 馬克斯·普朗克學會 | 未明確 | 未明確 |
10 | 中國 | 上海交通大學 | 713 | 936 |
表中的未明確,難以估算,但了解其份量。
10年前,中國科學院是唯一躋身前十的中國機構。如今,前10名中有8個機構來自中國。這難道不是新的「斯普特尼克效應」?當年美國「集中力量辦大事」,「全國一盤棋」,因應斯普特尼克效應而團結一心,投身科研,創造時代。面對如今的中國,我們卻看到一個分裂嚴重、迷失方向的美國。當下的領導人對與其政治或經濟利益相悖的科學共識漠不關心,除了敵視移民,無法再吸納全球菁英,還執意削弱那些聲譽卓越的研究型大學,如削減聯邦政府數十億美元的科研與醫學研究經費。美國如今的威脅來自內部,而除了極少數例外,美國高校的領導者,所做的也不過是「卧倒並找掩護」。
如今美國迫切需要更多訓練有素的物理學家、化學家、數學家、航空航天工程師、電氣工程師、材料科學家,以及其他眾多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的專家。政府明白,要實現這一點,就必須向學校和大學注入巨額資金,而不是臥倒在課桌下。
1962年以前,《國防教育法》資金的受助者,必須簽署一份宣誓書,聲明自己不支持任何試圖推翻美國政府的組織。然而國會中的南方種族隔離主義者擔心,部分資金可能被用於推動廢除種族隔離,於是添加了一項條款,規定該法案的任何內容,都不得允許聯邦政府支配學校的課程、教學、管理或人事安排,這是由錯誤動機促成正確政策抉擇的典型時刻之一。
這部法案透過向有需要的申請者提供低息貸款,在推動全國高校多元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在客觀上挑戰了限制猶太裔、亞裔、黑人、波蘭裔及義大利裔等弱勢群體入學的政策。
當年《國防教育法》以巨額稅收編列預算投入美國的高等教育,不論人文、社會、科技醫學等領域,科學家、醫學研究人員、武器工程師、社會學家、歷史學家、哲學家和詩人等,各類人才輩出。美國大學的獨特結構打破了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與其他學術領域的壁壘,締造了美國多元、多維度的成就。
到1990年代,美國大學已成為全球文化的標竿——其學術廣度令人艷羨,深度令人望塵莫及,學術自由備受推崇。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將其視為自由探索與學術威望的頂峰,趨之若鶩。而且大學相對遠離直接政治干預,促成了美國大學發展,成為受人尊崇、效仿的典範。
如今美國體整個高等教育事業,深陷困境。川普政府以多所大學校園出現支持巴勒斯坦示威活動為由發難,指控精英大學反猶。現在,攻擊的理由已轉向抨擊平權法案、多元化倡議、自由派偏見等議題。科學研究遭到縮減;博士後獎學金被突然取消;實驗室被關閉、簽證被拒。這種對科學事業的破壞已產生全球性影響:無論是衛生部長羅伯特·甘迺迪取消近5億美元的mRNA研究經費,還是抹去全球氣候研究人員依賴的數據。我們永遠無法知道:如果實驗室燈光未熄,哪些疾病或許已經被治癒,又有哪些技術進步或許已經誕生。
格林巴拉特感慨地寫道:「我們為何要放棄這些真正使美國偉大的大學?」「為何要揮霍世界對我們這一輝煌成就的欽佩?」「為何要危及那些致力於治癒癌症、完善義肢、探索深空或測試人工智慧極限的實驗室?」
接著,他下結論說:
「美國贏得的諾貝爾獎數量,遠遠超過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這不僅因為慷慨的資助,還因為我們的學術文化鼓勵並獎賞創新與冒險,以及我們吸引了來自全球的傑出研究人員。」
客觀且實事求是地說,美國大學仍舊擁有巨大的優勢:雄厚的資源、自治權,以及充滿樂趣的想像自由。美國各名校,仍是世界各地的學生所嚮往的學術高地。但以川普為首的美國政府,正在加速摧毀這座曾經光輝的殿堂。時間不會等美國,這期間,中國已從追趕到並駕齊驅,正在迎頭趕上。學術研究的質量及數量,正在向中國傾斜,既是趨勢,也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