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台灣雲豹 關稅風波,印巴怎麼應對?台灣又面臨什麼?

關稅風波,印巴怎麼應對?台灣又面臨什麼?

0
關稅風波,印巴怎麼應對?台灣又面臨什麼?

2025 年 8 月,川普政府宣佈,對印度和巴西這兩個全球南方的主要經濟體,加征 50% 關稅。白宮一方面想迫使印度斷絕與俄羅斯的聯繫;另一方面,則是川普公然要求巴西法院撤銷對前總統博索納羅的指控。把關稅政策當成政治脅迫的工具,其目的是通過製造經濟壓力,來干預他國內政與外交政策。

不同於歐、日、韓等與美國有巨額貿易順差的國家,印度和巴西選擇了另一條路,正是源於對美國的不信任。它們目睹美國任意退出不喜歡的談判或協議、逃避國際司法管轄;倚恃自身強大的國力,將「基於規則的秩序」任性解讀為「美國定規則,他國遵守」。

如今,巴西出口商正積極與非洲、歐洲、中東和東南亞國家建立夥伴關係,尤其是中國大陸;印度企業則加快產品的全球市場認證和審批流程;兩國政府正加速繞開美國的貿易協定談判。歐洲國家也受此趨勢影響,正在推動自身貿易的多元化,以減少對美國的依賴。雖不能完全替代美國市場,至少要盡力避免屈服於美國的無理要求之下。

不過,巴西知名的國際關係學者史貝克托也坦承,印、巴兩國也面臨諸多挑戰。中國大陸雖被視為潛在替代夥伴,但國際影響力也不及美國;金磚國家集團雖提供合作論壇,卻缺乏有效的治理結構。而兩國自身存在的裙帶資本主義、嚴重社會不平等和普,遍腐敗等問題,限制了行動自由,薄弱的治理,可能降低新興市場對它們的興趣。

印度、巴西圖不再只依賴美國,分散風險於其他地區的策略,也存在明顯局限性和風險。全球許多先進的科技、金融和安全系統,仍由美國主導的網路運行;印度在半導體製造和國防領域,也無法擺脫美國;巴西經濟高度依賴中國對其原材料的需求。其他市場也可能將這種現況視為風險。若巴西和印度成功應對川普的關稅衝擊,將證明美國經濟脅迫,是可以抵抗的,其他國家則可能紛紛制定自己的對沖策略,世界將走向「受控的失序」,回歸類似 20 世紀初,列強林立、國際機構孱弱的多極格局,為衝突埋下隱患。

川普每一次施予他國的任意懲罰,其實都在告訴全世界:依賴美國是危險的。即使是不完美的對衝,也遠勝於投降。巴西和印度正在證明,新興力量即使面臨外部壓力和內部缺陷,也能保留一定主動權。

川普7月發布行政命令,雖將台灣「對等關稅」稅率,暫時調整為20%,但預期未來還有額外關稅,將衝擊關鍵的半導體產業。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說,「跟總統握手是一回事,真正落在紙上的簽署是另一回事。」連與美國總統握手都無法達成的台灣,面對川普掐住台灣的經濟命脈,台灣的主動權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