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擁有1700平方公里的畜牧用地及農田,相當於福建省廈門市的面積。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在近三年內,在全美20個州大買生產糧食的農地,合計約1113平方公里的面積,與香港面積相當。 這些美國巨富們是想歸隱山林、放羊種地,或另有打算?
根據美國知名雜誌The Land Report發佈的2024年美國私人地主的排名,前100名的私人地主,擁有的土地面積約16.65萬平方公里,約為美國領土的1.78%。相當於2個阿聯酋,或5個台灣,或8個以色列的面積。
美國前100名的私人地主中,第一名是靠林業起家的愛默生家族,其所擁有的土地面積約9757平方公里,相當於陝西省西安市的面積。第二名是媒體大佬約翰‧馬龍家族,擁有8904平方公里的土地,比湖北省武漢市大,比浙江省衢州市小。排名第三的是CNN創始人泰德‧透納,他擁有的土地面積為8095平方公里,相當於貴州省貴州市的面積。其他較為知名的地主,有前面提到的傑夫‧貝索斯,排名第25;比爾‧蓋茲,排名第42。唯一上榜的中國人是盛大集團創始人陳天橋,排名第82,他擁有的土地面積,相當於紐約市的大小。
企業和富人正熱衷投資以往不熱衷的農林漁牧?因為他們以在投資應對氣候變化的風險。先行掌握未來的投資收益。因為土地有「承載性」「不可移動性」及「無法增大改變」等三大特性,擁有多少,就壟斷多少。疫情爆發以來,道瓊工業指數從18200點漲到日前的39900點,而持有土地看中的是未來的增值潛力,就短期獲利來說,哪裡比得上資金快進快出的股市?!但富豪們仍熱衷於「資源有限的土地」,換取永續不絕的資本收入。
除了不動產之外,在疫情與俄烏戰爭的雙重壓力下,黃金價格也快速飆漲,屢創歷史新高,現在一盎司金價已經高達2300美元。據世界黃金協會(WGC)統計顯示,在2019年,包含金條和金幣在內,美國黃金現貨的銷售量不到20噸;2020年增加到69噸;從2021年到2023年,連續3年超過100噸。
富人不但圈土地,更大量持有黃金現貨,讓實體資產增加,到底是為何?將銀行帳上數字轉換為實體資產,恐怕不僅是要因應通膨導致資產縮水的威脅,因為富豪已聞到世人對美元的信任感已經下降的味道。當無限發鈔的美元信用不再靠譜,擁有貨幣本位的黃金才是王道,所以在美國增加的黃金現貨,不是進國庫,而是進到富豪的金庫。
美元以一張綠紙還能作為世界通行貨幣,就是以信用為基礎,並得以全球舉債。當債務增加到財政吃緊時,聯準會就大量發行美鈔來平衡赤字。從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聯準會四次QE(量化寬鬆),大量美元流向全球市場。美元流通量增加,美元貶值,債務負擔減輕,而代價由全球買單。此外,美元貶值還能增加出口優勢,更強化美國企業的競爭力。
但美債面臨兌現及其他不再以美元為貿易結算貨幣的國家逐漸增加之後,美元及美債的最大危機就來了。截至2024年3月28日,美國國債已到達34.6萬億美元,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今年上半年大概就會突破35萬億美元,再次刷新歷史。而聯準會利率5.3%的利息支出居高不下,一年即高達一兆美元,何等驚人。更重要的是美國不敢降息,正面臨利息是負擔,降息是新風險的兩難困境。
如果以加稅增加政府收入,減輕負擔的好方法呢?據美聯社分析,這項提案在參眾兩院過關的機率很低。加稅會掉選票,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議員,有多少人會表態贊成呢?
美債早就陷入舉新債還舊債的困境,而股匯市又因地緣政治緊張,隨時可能面臨突發性的黑天鵝事件。俄烏戰爭,烏克蘭盲信美西方的承諾,幾次錯過簽署停火協議的契機,停戰遙遙無期;而巴以衝突帶來的中東緊張局勢一觸即發。歸根究底,是美西方為一己的利益,搧動烏克蘭、偏袒以色列的情況下,造成區域緊張情勢愈演愈烈。唯一獲利的只有軍工產業趁勢海撈一票而已。
而俄烏戰爭初期,美西方將俄羅斯逐出SWIFT,及任意沒收俄國政府及其公民海外資金的事情,讓世界各國發現「美元」的風險,開始減持以美元計價的資產或儲備。為了壓制通膨,美國長時間不斷升息,把發展中、未發展國家的美元,尤其是貿易逆差國的美元吸收殆盡,間接促成其他國家間本幣交換的熱場。如:中國與俄羅斯與巴西,甚至沙烏地等國,這些產品提供與能源糧食提供達到互補效益的國家間,已開始施行本幣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