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蓋大樓,能養豬?別吹了!

豬肉是全球華人必備的食材,豬肉供應充足與否常是民生是否富足的指標。 生活經驗上,養豬給人的感受就是一個髒字,以豬罵人代表笨、懶、髒,可知華人的矛盾;既要吃豬肉,又要嫌豬髒,更別說養豬環境,給人的感受的臭,尤其隨時隨拉的糞便,總之華人離不開豬肉,又似乎離不開與豬相關的髒、亂、臭。 然而,這一切被改變了!

隨著科技進步,養豬方式也在不斷改進,養豬已非單純的欄舍飼養。在中國大陸湖北鄂州市,兩座26層高的養豬大樓傲立,住滿了生龍活虎的豬隻。技術人員在監控室裡密切關注牠們的健康狀況,同時精確掌握飲食和環境。

豬養大樓,開什麼玩笑,一層平房養豬場,不論個體養豬戶的豬舍,到大戶飼養的豬場,都在平面上,因為必須妥善處理最麻煩的糞便,以大樓養豬,如何能解決這些難以想像棘手的問題,何況還是26樓商工大樓?究竟怎麼做到?這不但是大陸養豬新模式,對同樣有飼養困擾,尤其地窮人稠的台灣,更是一個好題材。

這兩座大樓由一家曾是水泥生產商、後來轉型為養豬業的公司打造。從2020年8月動工,在2021年7月完工,成為目前全球最大的獨棟養豬場。佔地50畝,建築面積達80萬平方米,以鋼筋混凝土構建成,預計每年可飼養120萬頭肉豬。為了迅速運輸數量龐大的豬隻,每座樓配備了11部電梯,其中6部是給豬專用的。內部面積達19平方米,每部電梯可載重達10噸,一次能容納約60至70頭、體重約120至125公斤的豬隻。

此外,每個樓層都猶如一個獨立的農場,細分區域有:豬媽媽中心、產房、哺乳和小豬幼稚園等,從受精到成豬,這些區域都在一樓的中央控制室畫面中監控與下達指令。控制室能夠即時監視各樓層的溫度、濕度等環境條件,並進行自動調節。

全面智慧化的飼料投食系統負責將飼料運送至頂樓的儲存罐,每天可投放近50萬公斤的飼料到餵食槽。每隻豬都有獨一無二的ID與生活記錄,這些資料有豬隻的生長階段、體重和健康狀況,做為自動調整和分配飼料的參考,以確保每隻豬都得到適當的營養。工作人員只在必要的時候進入豬舍,進行日常巡查、打疫苗、調整豬欄等工作。這種高度自動化的系統大大減少了人工的介入,同時確保了豬隻的生活品質和健康。

傳統豬圈最被人垢病的就是氣味問題,在這裡所有的通風管道都設計了高活性氧化劑,用以快速除臭,糞便也會被秤重收集,重新再利用,所產生的沼氣用於發電,其他可做為化肥。

豬圈立體化的好處之一是占地面積縮小。以這座養豬大樓來看,在相同的飼養量下,大樓的實際占地面積僅為平面養豬場的5%。此外,這種大規模的自動化養殖,將工業思維應用於農業,不僅減少了人力需求,還有助於減少碳排放。不過過度集中化的養殖也有加劇傳染病與污染的風險,為此也考慮到防疫需求,這座高樓內外都設置了嚴格且多道關卡的隔離與檢疫,包括人員管制、封閉管理和24小時消毒系統等。

除了養豬大樓之外,園區內同時也同時設置了綠色畜牧業產業區,從供電供水系統、污水處理一直到低溫物流、倉儲、肉品加工、等多個附加產業,整個上下游產業一條龍,,養殖、屠宰、加工、運輸等等過程可以一步到位,原本髒臭的畜牧環境將朝向高科技、低成本且高附加價值化發展。